网站标志
图片
新闻搜索
 
 
新闻详情
注册首页-沐鸣娱乐登录-沐鸣娱乐平台-诗书画印“四绝” 记早期保险从业者、金融艺术家金意庵
作者:管理员    发布于:2024-01-08 12:18:57    文字:【】【】【

  注册首页-沐鸣娱乐登录-沐鸣娱乐平台-诗书画印“四绝” 记早期保险从业者、金融艺术家金意庵(主管:QQ66306964 主管:skype live:.cid.6c7b79dae5ec9830)20世纪20年代,华资银行投资保险行业的潮流涌动。其主要出于两点考虑:一是防范放贷的工商企业财产风险,减少对外投保的资金流失,增加收入;二是银行积累了大量客户资源,同时可利用现成的银行网络,节省机构设置上的开支。并且,与当时的银行业一样,那些保险公司中亦不乏擅长金石书画的高手,除王一亭、邓散木外,还有一位是乾隆后裔且有诗书画印“四绝”之誉的金意庵。

  金意庵(1915—2002),北京人,原名爱新觉罗·启族,满族,当代书法家、画家、篆刻家,诗人和鉴赏考据家,历任中国书法家协会第一、二届理事,中国书协篆刻艺术委员会会员,吉林省书法家协会名誉主席,白山印社社长,吉林师范学院教授等,曾获中国书法家协会颁发的“中国书法艺术荣誉奖”,被称为改革开放后东北书法振兴的标志性人物。

  金意庵家世显赫,是乾隆皇帝长子定安亲王永璜后裔,其高祖载铨,谥封和硕定亲王,系著名文物收藏大家,其“行有恒堂”所藏,多稀世之珍,书画碑帖、铜陶瓷玉、砚章竹牙等无不网罗,尤以书画碑帖孤本精刊为多,宋元善本亦极其美富,近世影印之书画、碑帖、古籍,凡钤有“曾存定府行有恒堂”和“载铨”等印,沐鸣娱乐皆从其府内散出。其父亲恒圻则诗书俱佳,诗风苍凉悲壮,人谓“不减放翁”,著有《无梦生诗集》行世,书法宗颜真卿,劲道雍穆,为世所重。金意庵就出生在这样一个诗书世家,时逢民国之初,皇权倾覆,尽管一大家子还在那座象征皇室身份地位的王府深宅里共同生活,但家道已经中落,好在诗书传家的“惯性”仍在。

  聪慧的金意庵19岁考入了原北京中国大学,后因家境困顿中途辍学,先在文书馆任文员、记事,后入商务印书馆北平分馆任文书工作。金意庵虽然只是一名普通文员,但在该馆主要负责出版新文学及古典文学作品,经常奔波于平、沪之间,有机会得众多学者名流耳提面命。1933年,金意庵来到上海,在上海商务印书馆总部工作,得以与沈雁冰、郑振铎、胡愈之等众多文坛巨子共事,受益匪浅。

  抗战爆发后,商务印书馆遭到极大破坏,总管理处内迁至重庆,金意庵为谋生进入了当时中国“四大保险公司”之一的中国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中保公司”)任职员。也有资料说,金意庵就职于“太平分保集团中国保险公司”。这其实是对保险行业的不了解而产生的误解。实际上,“太平分保集团中国保险公司”只是太平保险公司牵头组织、其他几家保险公司参与的分保联合体,也叫分保集团,是一个业务合作组织,并非正式的保险机构。

  1928年,时任中国银行总经理的张嘉璈从美国考察归来后,深感保险业务意义重大,经董事会决定由宋汉章负责筹备中保公司。经过三年筹备,中保公司于1931年11月在沪开业,由中行全资控股,是当时银行系最大的保险公司,业务覆盖全国和海外主要保险市场。最初以火险为主,后逐步扩展至水险、寿险、汽车险、车辆运输险、邮包险、银钞兵盗险、牲畜险8大类。1937年,中保公司将人寿险与财产险分开,另设中国人寿保险公司。为控制风险,中保公司严格核保,实地查勘每笔业务,并确定自留额,对超过承保能力的部分予以分保。当时,其与以英商太阳保险公司为首的各家保险公司签订了分保协议,大大化解了公司风险。

  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后,中保公司高级人员纷纷离沪转赴香港,之后不久又撤往内地,先后在重庆、桂林、昆明、贵阳、成都等地开展业务,并在香港、新加坡成立分公司。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与太平、保丰、兴华保险公司组成分保联合办事处,在4家之间互相分保,不仅扩大了这4家保险公司的再保能力,还减少了向外资险企的分保。

  抗战结束后,中保公司开展了向国内工商企业发放贷款业务(其规模和影响相当于一家中型银行),进一步密切了与客户联系,进而带动新的保险业务。此时,精神振奋的金意庵也辞去保险公司工作来到辽宁沈阳,经朋友推荐出任东北运输总局图书馆馆长。1953年,他被调到吉林铁路局,举家迁到吉林市定居。

  在风风雨雨的几十年中,金意庵多为生计而辗转奔波,虽对书画艺术挚爱有加,笔耕不辍,但皆为余事,没有全身心投入其中,加之战乱等因素其所收藏的书画印章、碑帖珍本等不断散佚。直至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社会安定,文艺繁荣,书画复兴,金意庵的艺术才情和激情真正迸发出来,渊源的家学和不凡的治学与生活经历,使他从容登上书坛高峰,迈向“人书俱老”。

  启功在《金意庵诗书画印集》序中曾写道:“先生夙耽书画,兼长铁笔,数十年来无一日不亲翰墨。其书法宗二王,参以宋元遗意。于今论书派之安雅,于意庵一无间言。城由学养深醇,诗文杰出,通于书画、金石,遂能不染俗格。”论及金意庵的书法,真草隶篆行无一不工,而成就最大者当属行草书,从“二王”入手,以赵字为基,流美恣肆,却又洋溢着一种诗性的气质,给人以枯山寂水般的萧瑟之感和风流凄断的迷离意绪……这种书风与意境纯属其个人独特的“符号”。沐鸣在他的行草书中,不仅把赵字的研美与“二王”用笔的圆活和孙过庭《书谱》的峻拔刚断协调地融合在一起,并将这些笔法化解为带有某种意象暗示的笔墨符号,如最具辨识度的“尖起”“重捺”“向背”等,然后通过匠心组织、情感挥运共同构成作品独特的意境和情感抒发。应该说,这是用“以意为法”“以法写心”方式来展现技巧、阐释经典的手法,超越了同时代的多数书家。

  其隶书亦是一绝,初学《张迁碑》《石门颂》《鲜于横碑》等,取其古拙、豪放,晚年参酌简帛,涵纳伊秉绶、何绍基等,拙中寓巧,变化多端,险奇中求平实,灵秀中出深厚,故深受世人推崇。总之,在欣赏金意庵的作品时,总能感觉到其中有一个“人”在。是蒹葭苍苍,独立于水之涯、海之隅的佳人或逸士?还是幽闭于岩穴之中清苍的世外高人?抑或是孤冷的诗篇?每人自品,各有心得。

  金意庵学篆刻起初也只是为了用于自作书画,不想一发不可收,从此与篆刻结下了不解之缘。他最早师从北京金石名家寿石工,潜心于秦玺汉印,后在沪期间又与邓散木有过交流和互鉴,始旁及镜币、砖瓦、陶泥及明清诸家,故其印作章法平正而不失灵动,尤其是将方圆、转折、曲直、疏密、增减等各种对立关系处理得有理有节,既有矛盾冲突,又显统一协调,刀法巧拙相生,雄浑凌厉,气韵天成。为学习篆刻,他还在篆书上下了一番苦功,对《峄山碑》用功最久,兼习《散氏盘》《毛公鼎》《盂鼎》《秦诏版》及甲骨文等,尤以金文见长,故多以金文入印。其国画虽非主攻,存世也不多,但受业于溥心畲,起点高,路子正,以书入画,格调清新,设色典雅,别开生面。

  书画篆刻之外,他用功最勤的还是诗词,其曾自喻“书画累身,诗人余事”。因自幼受家庭熏陶,他7岁时即能吟咏,成年后为生计所迫辗转南北,所作诗词也随手散去,幸有其夫人遴词选韵,择其佳篇抄录成册,方得以有2000余首的遗存,后虽根据其记忆整理及友人提供辑录成册,然已不及十之一二。步入晚年后,他的诗词创作进入高峰期,无论是思想性还是艺术性都达到了一定高度。

  与江南相比,北国的文化艺术环境和氛围相对“淡”一些,然而真正意义上的第一届全国书法篆刻展览却是1980年5月在沈阳举行的,也正是在这次展览上,金意庵的行草条幅《李青莲塞下曲》入展。一年后,中国书法家协会成立,其作为吉林省代表出席了首届会员代表大会,当选为理事,连任两届;其作品连续六次入选全国书展,两次入选全国篆刻展。中国书协成立20年来的所有大型书法展、出版的所有大型书法作品集,均有其作品。1993年11月,“金意庵诗书画印展”在北京中国美术馆举行,共展出120余件书画篆刻作品,受到各方好评。中国美术馆还为此打破了不收藏当代书家作品的先例,收藏了其一幅书作,并颁发了第一号收藏证书。应该说,与江浙沪、京津冀相比,当时整个东北书坛的扛鼎人物还是不多的,有人将他与辽宁的沈延毅、黑龙江的女书家游寿两位并提,称之为“东北三老”,代表东北书法的一个时代,笔者认为还是比较妥帖的。

  历经坎坷、德艺双馨的金意庵从不以名家自居注册首页-沐鸣娱乐登录-沐鸣娱乐平台-,平易谦和,宽厚简朴,嘉惠后学。随着20世纪80年代书法热的兴起及其在书坛名声日隆,前来求书索画者几乎踏破了门槛,让他应接不暇;各地各单位的征稿函、索题函飘然而至,积案盈尺。面对堆积如山的“笔债”,他从不嫌苦嫌累,每日挥毫,怡然处之,无论是名人要员,还是平民百姓,抑或是学生孩童,几乎有求必应。若遇各种赈灾、沐鸣娱乐注册求助义卖(捐),他更是带头操翰,且从未收过任何报酬。

  据传,一位中国台湾出版商曾许以百万巨资,欲买断其历年创作的数百件精品,金意庵却不为所动。1999年,他从个人收藏及自创的作品中精选出三百余件捐赠给了吉林市,吉林市博物馆新馆专门辟出一个展厅,常年陈列这些作品。同年11月18日,“金意庵艺术馆”正式开馆,馆名由赵朴初题写,众多慕名前来参观、学习者在此得以近距离欣赏一位皇族后裔于动荡年代潜心磨砺的笔墨功夫,艺术馆亦因此成了江城乃至北国的一张文化金名片。(本文图片为金意庵书画作品)沐鸣娱乐注册

脚注信息
沐鸣娱乐公司网站 Copyright(C)2021-2031
百度地图 谷歌地图
图片